《本草·膳》
2022-03-14
本書以”藥食同源“及“天人感應“為理論基礎,察人處”五季“之身體機能不同,通過對食物“五味”的合理搭配,以五季對應五味,令食與藥共效,使人與自然相合,五季調身,不拘與食,不忘于時。
我國在西周時期(公元前1100-770年)就有負責飲食營養的“食醫”。在戰國至西漢時代,中醫經典《黃帝內經》已認識到從食物獲得營養以維持生命,并強調“五谷為養、五果為助、五畜為益、五菜為充”的平衡膳食概念。唐代名醫孫思邈所著《千金要方》中有食治專篇,論述各種食物的醫療用途,如肝臟治夜盲,赤小豆、谷皮治腳氣病等,是早的食療專著,《淮南子· 修務訓》載:“神農嘗百草之滋味,水泉之甘苦,令民知所避就。當此之時,一日而遇七十毒。”由此觀之,在神農時代,藥與食定義相同,無毒者可就,有毒者當避。蓋因藥食本為同源之物,人生而能食,故營養學已然誕生,此亦為醫學之開端。食者藥也,藥者食之。及至唐宋,祖國醫學高速發展,孫思邈曾言:“安身之本,必資于食,不知食療者,不足以全生”,素有藥王之稱的孫真人尚未忽視食療之作用,我等后輩豈敢將形而上地看待食藥二者。而此書之主題,正是繼承孫真人之衣缽,結合現代醫學及營養學知識,以“藥食同源”為理論基礎,通過日常生活的飲食搭配,達到防病、保健及長壽的目的。
古代醫家以食物之五味運用到藥物之中,認為每種食物也具有“五味”。“五味”指辛、甘、酸、苦、咸。除上五者,亦有澀味和淡味,味道相同的食物有相近或相同的功用,反之亦然,通過食與藥合理搭配與攝取,即可身如松柏,經霜彌茂。
時至今日,藥膳一詞日趨流行,其首載于《后漢書·列女傳第七十四》“漢中陳文矩妻者,同郡李法之姊也。及前妻長子興遇疾困篤。母側隱自然,親調藥膳,恩情篤密。”因此,所謂“藥膳”即是指即有對人體保健功能,又有防治某些疾病功效的藥用食品。《素問·藏氯法時論》載: “藥,謂金、玉、土、石、草、木、菜、果、蟲、魚、鳥、獸之類,皆可以祛邪、養正者也。”祛邪為治病之意,養正則為保健之法。膳者,食也。故“藥膳”也可稱為“食療”。
西方在公元前400年才有“生存須攝取食物”的記載。《圣經》描寫了用肝汁治療眼病。醫學之父、希臘名醫希波克拉底在公元前300多年確信健康只有通過適宜的膳食與衛生才能得到保障。他曾用海藻治療甲狀腺腫,肝臟治療夜盲,寶劍淬火過的鐵水治療貧血。古代這些對營養的認識是幾千年從醫療實踐總結出來的經驗,沒有與發展中的自然科學聯系。直到十八世紀文藝復興產業革命開始后,現代營養學才在化學、生理學、生物化學、微生物學、臨床醫學、衛生學的基礎上形成一個新興的學科。到二十世紀初,當生物化學從生理學分出不久,營養研究就成為生化研究的重要部分,現代營養學開始進入活躍的階段。在現代中,醫生尋求的是食物的正面作用,強調的是合理食物與營養,即使不能改變病程,患者也要享受食物所能帶來的好處,致力于讓藥物變成食品,將治療過程的不適減低到最小。
而今,西方醫學發展趨勢也更加注重預防、自我保健與環境的協調統一,更加注重系統化治療和個體化治療,從以疾病為中心向以病人為中心轉變,這與中國傳統醫學千百年來堅持的“治未病”、“天人感應”的理念相吻合,與其整體觀、辨證施治的本質特征相一致。 所謂“天人感應”是指人與自然萬物同類相通,相互感應。人是自然中的一份子,本來于天地萬物為一體,相互溶入生息,只因識神分別之故、漸脫離自然。其思想起源很早,散見于先秦古籍之中。《洪范》說:“肅,時寒若”,“又,時旸若”,認為君主施政態度能影響天氣的變化。這是天人感應思想的萌芽。中國的預防醫學就從中醫學提倡的”治未病”理念中獲益良多。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,將基于知識和演繹的西醫與基于經驗和推理的中醫融合在一起,再加以創造,形成源于中醫學和西醫學,又不完全屬于中醫學,也不完全屬于西醫學,兼取兩長,既高于現在的中醫,也高于現在的西醫,并且吸收和應用中西醫的優秀成果并加以再創造,而形成的一種新的營養學理論體系,使東西方醫學走出瓶頸。充分發揮各自在營養學領域的優勢,融合東西方醫學,構建中西醫結合營養學體系。
近年來,民眾對健康的訴求愈發強烈,中醫藥以其在養生、保健等方面的獨特優勢,受到國內外越來越多的民眾認可。與此同時,黨和政府也對中醫藥的發展高度重視,為了扶持和保證中醫藥的健康發展,黨和政府先后頒布了一系列政策措施,這讓中醫藥的發展迎來了新春天,先后頒布了《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(2016—2030年)》、《中醫藥法(草案)》、《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規劃(2015-2020年)》、《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(2015-2020年)》等五十多項政策性文件,中央財政加大了投入力度,為中醫藥創造了良好的發展與提高的物質條件。我輩中醫人,亦當牢記祖訓,愿傾盡畢生所學,為中醫藥事業之繁榮貢獻自己的力量。
本書以衛生部公布的《關于進一步規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》為指導,嚴格按照此通知對藥食同源物品、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和保健食品禁用物品做出的規定。本書旨在通過簡單的食療,以生活中常見的食材作為養生保健切入點,按食物的季節屬性對其分類整理,指導讀者怎樣吃有益,何時吃健康。讓食療養生不在流于泛泛,使其真正成為有理可依、有據可循的學科。
相關新聞
聯系信息
手機官網
快速鏈接